心理咨询的纯度、浓度与长度

2014-11-20 17:55:34542

一、前言
 
受过心理辅导专业训练的辅导老师,在各级学校从事学生辅导工作的时候,普遍感到用非所学,所学也难以在工作上发挥,对自己的辅导专业渐渐失去信心。学校辅导老师不仅经常遭受来自四方对辅导成效的质疑,而且也会自我怀疑,认为辅导功能有限,在工作上不时有无力的感觉。这种质疑辅导成效,对辅导专业失去信心与认同的现象,是十分令人忧心,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笔者认为辅导教师在学校实施心理咨询效果不彰是可以预期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因为心理咨询被教育化的结果,有效导致心理咨询成效的条件已被妥协。心理咨询的成效有多少,要视心理咨询的专业条件被妥协的程度而定。本文将分别从心理咨询的纯度、浓度与长度,来说明应用心理咨询的理想条件及其与现实的妥协,并建议学校辅导老师尽力争取与维护有效心理咨询的条件。
 
 
二、 心理咨询的纯度
 
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知识与技能,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是心理咨询师,所谓高纯度的心理咨询,是指心理咨询师能够根据咨询的理论与技术,从事专业的助人服务,与个案保持单纯的「咨询师—个案」的咨询关系。
 
在学校的辅导老师由于种种现实的条件限制,所提供的心理咨询其实是低纯度的心理咨询,既然所提供的是不纯的心理咨询,因此,其咨询效果自然不会很理想。学校辅导老师所提供的心理咨询,其不纯的现象,可以归纳如下:
 
1. 咨询理论不纯。大多数大学辅导及相关科系毕业的辅导教师,仅对各种咨询理论或学派有一般性的涉猎,只有少数人进一步专门深造某一个理论或学派。亦即,由于缺乏深入一个学派,做有系统的学习与被督导,因此,在提供心理咨询时,往往是有什么用什么,把不同的理论掺杂在一起。
 
有的辅导老师面对不同的个案,便采取不同的咨询理论,有的辅导老师面对同一个个案的不同问题,也采取不同的咨询理论,如此一来,所提供的心理咨询,其纯度有限,咨询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 咨询技术不纯。学校辅导老师在辅导学生个案的时候,不自觉的掺杂各种方法,不仅混合使用不同学派的咨询技巧,而且不适当的把教学的技术、训导的技术,以及心理咨询的技术合并使用,使得心理咨询的纯度变得不单纯。有的辅导老师会针对不同的个案或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技术,可是却没有一个清楚的理论作支持。
 
3. 咨询关系不纯。在学校从事咨询工作的辅导老师,很难和个案保持单纯咨询师与个案的咨询关系,这是因为辅导老师既是老师又是咨询师,而其个案既是他的学生又是他的个案,这种双重关系自然使心理咨询的成效打了折扣。如果这位辅导老师又要负责个案学生的教学评量与操行评量,很容易使得个案学生不方便进行负面的自我探索。
 
4.工作内容不纯。学校辅导老师的工作项目繁杂而不单纯,大部分的辅导老师除了课程教学与提供学生心理咨询的服务之外,还要兼办许多的行政业务,包括:心理测验、刊物编辑、海报制作、主办研习活动、制度、经费申请等等。学校辅导老师的工作内容繁杂,给人的印象便是一位行政色彩浓厚,专业形象较少的教师。
 
 
 
三、心理咨询的浓度
 
心理咨询是透过咨询师这个人,以及他与个案之间的咨询关系去帮助个案,心理咨询的浓度便是指咨询关系的浓度,浓度愈浓自然关系愈好,咨询师对个案的影响愈大。浓度愈稀,或者咨询关系不好,自然影响心理咨询的效果。心理咨询的浓度主要是透过一次次晤谈累积而成。学校辅导教师在辅导学生时,如果咨询的次数与频率不足,咨询的架构不清楚,自然会影响心理咨询的浓度与效果。
 
一般而言,心理咨询是一种定期定点的晤谈,每周固定晤谈两次的咨询浓度总比每周晤谈一次的浓度要浓,每周晤谈一次比每两周晤谈一次的浓度要浓。因此可以说,心理咨询的频率愈密集,所建立的咨询关系愈浓,心理咨询的效果也就可能愈好。
 
可是在学校从事心理咨询的辅导教师很难做到每周固定和个案晤谈一次的要求,如果辅导教师只能每个月或每两周和个案咨询一次,或者不固定时间和个案咨询,彼此所产生的咨询关系自然有限,以有限的咨询浓度,很难对个案产生深远的影响。辅导教师受限于繁重的教学与行政负担,很难提供个案密集的、高频率的心理咨询,在这种现实的限制下,自然影响个案辅导的成效。
 
如果辅导老师在咨询个案的时候,不能使用固定的晤谈室,或者在晤谈室晤谈时,经常受到外在的干扰,辅导关系势必受到一定的影响,当个案难以心无旁骛地和辅导老师畅谈心理的事情,自然影响咨询的浓度。
 
对于行为偏差或有心理疾病的个案,如果辅导教师不能做到密集的、定期的、定点的心理咨询,就好像药物治疗一样,会有剂量不足的问题。对于愈是有行为偏差或心理疾病的个案,心理咨询的频率或浓度,愈显得必要。
 
 
四、心理咨询的长度
 
用心理咨询来帮助个案自我了解和改变行为是需要一段时间的酝酿与过程的积累,对于偏差行为与心理疾病的咨询是没有速效的。心理咨询的长度是指每次晤谈的时间长度,以及整个心理咨询疗程的长度,学校辅导教师在实施心理咨询时,通常有时间长度不够的困扰,说明如下:
 
1.每次晤谈时间不够长。有效的心理咨询,每次晤谈时间不宜太短,一般晤谈时间平均是四十至五十分钟。晤谈时间如果太短,个案可能因为暖身时间过久,而没有足够的时间谈到核心的主题。学校辅导教师即使愿意延长晤谈时间,可是学生受限于排课的限制,辅导教师和学生很少可以找出共同方便做定期咨询晤谈的时间。由于晤谈时间很短又不固定,自然会影响心理咨询的效果。
 
2.心理咨询的疗程不够长,而且经常因寒暑假而中断。心理咨询要发挥效果,通常需要晤谈一段时间,少则十次二十次,多则一年半载。可惜一般老师并没有这样的了解,总是不切实际的期望,今天转介有行为偏差或心理疾病的学生给辅导教师,在晤谈几次或经过几个星期就会看到成效,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个案偏差的行为或心理困扰,通常经过若干岁月的发展而形成,怎能期望辅导教师和个案晤谈几次就会有立竿见影的改变?
 
在学校很难做好心理咨询的另一个限制是心理咨询常因寒暑假而中断,使得心理咨询的长度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不是每一个个案都适合短期的心理咨询,而且短期心理咨询也不必然比长期心理咨询有效。
 
学校辅导教师在一般学生辅导工作上,普遍做得不错,包括辅导活动课教学、心理卫生教育,以及辅导行政等工作,但是在心理咨询这一个专业工作上,由于受到学校与教育体制的限制,心理咨询在学校情境里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如果辅导教师能够在学校与教育体制之内,尽量提升心理咨询的纯度、浓度与长度,或许有可能发挥心理咨询的大部分成效。
 
(全文完)
 
 
林家兴: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系教授,曾任台湾师大心辅系系主任、学生辅导中心主任、台湾辅导与咨商学会理事长、台湾咨商心理学会理事长。1879计划专家委员会成员,兼1879计划讲师团成员。
专长为心理分析学派理论与技术、异常行为诊断与治疗。
 
现任:
 
华人心理治疗研究发展基金会董事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教授
 
台湾师范大学学生辅导中心主任
 
台北市咨商心理师公会常务监事
 
台湾心理治疗学会常务理事
 
董氏基金会心理健康促进咨询委员
 
2014年,林家兴老师应中国心理学会邀请, 出任标准委员会委员, 并加入「1879计划」专家委员会, 规画三年内联合两岸心理学专家在北京、深圳每两个月开设五至十日专业课程, 外加专业实习与个别及团体督导,协助中国大陆地区提升心理咨询师专业实务能力。
 
 
文/林家兴 1879俱乐部 (1879计划网站引用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独家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报名1879计划,请点击我要报名

实时了解1879信息,请关注1879公众号